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地点:环龙路老渔阳里2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益成熟。1920年初,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等开始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4月初春时节,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2号)陈独秀寓所来了三位李大钊介绍来的客人。其中一人是来自俄国伊尔库茨克第三国际远东局的维经斯基(吴廷康),其他两位分别是维经斯基的夫人库茨涅佐娃和担任翻译的俄籍华人杨明斋。李大钊在信中介绍了维经斯基一行的目的:联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维经斯基曾给共产国际提交了一份报告,提出了在东亚各国人民中开展共产主义工作的提纲。在得到俄共中央政治局的同意后,他作为外交人民委员部远东事务全权代表,抵达远东具体实施这一提纲。当维经斯基说明来意后,陈独秀说:“我和李大钊多次谈论过在中国建立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这次吴先生和杨先生来华,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维经斯基说:“我这次来华的任务,是了解中国情况,与中国先进分子、革命社团建立联系,考察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的可能性。”此次会晤之后,维经斯基写信向共产国际和俄国共产党介绍了陈独秀,称他是“当地的一位享有很高声望和有很大影响的教授”。19205月,经东亚书记处临时执行局主席维经斯基同意,在上海成立了“第三国际东亚书记处”,这意味着中国的革命运动即将并入共产国际运动的洪流。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

5月左右,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使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传播又进一步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于8月左右,首先由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陈望道、沈玄庐、施存统等人发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推选陈独秀为书记,并由陈独秀等人草拟了一个简单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中国共产党宣言》,以统一大家的思想。不久,邵力子、沈雁冰、李启汉、沈泽民和工人李中等人加入了党组织。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是中国这块土地上出现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它对于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和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了非常重要的发起和组织作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后,为了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统一建党思想,从19209月起,将《新青年》改为机关刊物。在这期间,《新青年》发表了列宁的某些著作译文和关于列宁生平的介绍,开辟了《俄罗斯研究》专栏,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情况。117日又出版了半公开的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党刊《共产党》月刊,第一次在中国树起了共产主义的大旗。它在创刊的《短言》中,号召中国无产阶级“举行社会革命,建设劳工专政的国家”。它着重宣传了关于无产阶级新型政党——共产党的知识,介绍了俄国共产党建党的经验和列宁的建党学说,并译载了列宁的某些著作。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这些书刊发行各地,成为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学习的材料,对于提高对共产党性质的认识,统一建党思想,加强各地党组织的联系,发挥了重大作用。

192011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版于19208月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

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19208月创办了工人刊物《劳动界》,以通俗的语言,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教育工人阶级组织起来争取自身解放。在纱厂比较集中的沪西小沙渡开办了上海第一个劳动补习学校;一些成员还深入到工厂中去,向工人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工人起来斗争。在提高工人阶级觉悟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领导下,192011月建立了上海机器工会。这是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的第一个工会组织。不久,又成立了上海印刷工会、纺织工会。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一些成员还深入到学校中去,在青年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8月,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了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培养干部,上海党组织开办了外国语学校。上海发起组以《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为主要阵地,发起了对研究系的假社会主义,以及对无政府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批判。陈独秀、李达等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有力地批判了梁启超、张东荪等人鼓吹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反对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谬论;驳斥了无政府主义者鼓吹的不要任何政府和绝对自由的荒谬主张;揭露了第二国际领袖们的罪恶活动和修正主义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本质。上海发起组首先发起的对研究系假社会主义的批判,对于促进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思想统一,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先后建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益成熟。1921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石磊)

2018-01-29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2016@上海市档案局 上海市档案馆 版权所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326号 上海市档案馆 电话:021-62751700